经观社论 | 非常两会非常期待
疫情会影响全球化进程并加速产业链的调整,外界希望了解中国在这样的语境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。我们相信,两会应该会清晰地传递这样的中国消息——尽管很可能面对新的曲折和艰难,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仍是进行时,中国会坚持做更有包容性的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。
这是一届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。对于正在走出新冠疫情阴霾,专注于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中国来说,人们对今年两会必然有着非常的期待——这个决策平台将传递怎样的信号,不仅决定今年的经济大局。在全球仍为疫情笼罩之时,这也将是中国和世界互动的关键时刻。
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、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举行。原本应在年初定调经济大盘的两会,因新冠疫情延宕了两个多月。我们预期,尽管各项议事日程不会有大的调整,但此次两会承载着定盘经济修复和刺激方略的使命,凝心聚力的意味更重于以往。就此而言,这是一次传递信心的两会——中国有能力完成这场在线修复,在维护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同时,让经济重新进入稳健增长轨道。
而当回望走过的这段艰难抗疫之路,以及所有中国人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,我们相信总结和省思也是国是之要。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由此成长与成熟,这是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的最好方式。
各方面的核心关切之一,是中国将如何确定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。这个指导性目标被视为 “指挥棒”,传递着决策者的权衡与考量,也决定着各地方政府的发力方向。今年一季度GDP增幅为-6.8%,学界和市场对于全年经济增长预判差别很大。时至5月下旬,是否明确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,或者以其他综合性指标取而代之,仍有争议。我们相信设定或者模糊增长目标各有利弊。可以肯定,排序最靠前的是保就业,这是决策者的核心关切。就业是民生之本。从4月份数据看,失业率仍略有上升。考虑到今年还有874万新增毕业生,如果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业岗位也受到更多冲击,压力可以想见。
同样重要的是,中国为修复和刺激经济提供的弹药当量几何?过去几个月的政策吹风中,中国已经明确提升赤字率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。整个世界都想知道的是,中国的赤字率将提升到怎样的水平,特别国债规模有多大、会投向哪些领域。从目前来看,中国版的经济刺激计划仍然是节制和审慎的,其规模很可能低于一些市场人士的预期。问号即将打开。我们以为,不用担心决策者对“刺激”本身的顾虑。危机之下的刺激不意味着大水漫灌,更不等于大放水。
今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之年。经济增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。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,让我们对小康的内涵有了更多的思考。加快补足公共卫生和疾控领域短板,为健康中国构筑经得起冲击的护城河,让公众有更多获得感,会摆在更优先的位置。每一个人大代表在为预算投下关键一票之时,都应将这样的期待放在心上。
中国的决策者向来强调稳中有进,加之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今年的两会多了几分承前启后的意味。很多人预期,疫情会影响全球化进程并加速产业链的调整,外界希望了解中国在这样的语境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。我们相信,两会应该会清晰地传递这样的中国消息——尽管很可能面对新的曲折和艰难,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仍是进行时,中国会坚持做更有包容性的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。这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,也有益于整个世界。